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生活常识 >

战国青铜剑介绍

战国青铜剑介绍

战国青铜剑介绍,青铜剑该剑保存完好,铸造精良,至今无锈,光可鉴人,为战国青铜剑中的珍品,是龙大街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以下分享战国青铜剑介绍。

战国青铜剑介绍1

馆藏精品——战国青铜剑

1982年春在武平偏远山村出土了极为罕见的文物,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想知道这件文物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武平县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极品文物—青铜剑的神秘面纱。

战国青铜剑介绍
  

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

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古代把剑做为短兵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剑,能自卫以图安身立命、能征战以获权力荣誉。武平县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剑长49.6cm 、宽4.5cm、重700克,铜质,长腊,斜宽从,脊呈直线,前锷收狭,锋利如初,薄格,圆茎,柄部有圆箍两道,剑柄末端刻有花纹,属于战国时期的.一种青铜剑类型,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战国青铜剑介绍 第2张
  

1982年4月武平县十方镇集贤村村民刘家信在本村社墩上挖地基是挖出两把青铜古剑,刘家信见其中一把保存完好且两刃锋利,于是用它来宰猪。同年7月2日刘家信同时把两把青铜古剑捐赠给国家(现为武平县博物馆收藏),当时给与捐赠人刘家信奖励座钟一台(约50元)、并在龙岩地区召开的有关表彰会上给于表彰。

1989年省文管会文物鉴定组认为该件文物(其中较锋利的)是我省目前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剑中较精美、且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件,当属珍品珍藏,1990年12月18日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战国青铜剑介绍2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

四方城这一地名在文献和当地的百姓称谓中由来已久,据《汉书·地理志》里的记载,保靖建县始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时称迁陵县,县址设在四方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

1976年,因209国道改线和农田水利建设,文物部门先后在要坝村出土战国铜短剑、青铜戈、铜镜等器物9件。

其中,这把战国重圈纹宽格铜剑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十分珍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信息部 主任 朱堃:

这柄青铜剑是战国时期的.一件文物,然后,我们看这个文物它的特性,有两个很大的特征,一个,是从它的剑身是呈柳叶形的,总体长度是29.2厘米,格宽5.5厘米,重200克。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

战国青铜剑介绍 第3张
  

由青铜浇铸而成,全身为铜绿色,光泽暗淡,剑脊为直线式,两从凹陷血槽 至锋处尖削,非常锋利,属于实用型的战争武器。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

战国青铜剑介绍 第4张
  

然后,我们再看它的剑格,剑格它是宽5.5厘米,上面是有四个很明显的重圈纹的符号,(这是)巴文化一个很显著的符号。这两个元素加起来,我们给它命名为,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

战国青铜剑介绍 第5张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是出土青铜剑中较有代表性的器物,具有湘西、湘北宽格剑的典型地方特点。

战国重圈纹宽格铜短剑于1976年在保靖县四方城出土,发掘人是刘长治。此剑原藏于保靖县文化馆,1979年4月上调至州博物馆,由宋谋年通知经手接收入库。

标签: 青铜剑 战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shenghuochangshi/z2e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