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阅读 >

六年级教学随笔15篇

六年级教学随笔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教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教学随笔15篇

六年级教学随笔1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突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听过的许多公开课中,经常会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数学问题,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要从问题开始

教学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思维来自疑问与惊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对数的教学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尸,提出疑问:为什么科学家算出辛追死于22前?又如在学习指数当时,引入细胞分裂现象。这些实际问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体会啊!

二、要在重点和难点处设置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这要教师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有趣的情节,把抽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三、在教材易于出错的地方设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学生易错之处,让学生尝试去”碰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期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问题于课堂的结尾

有人说:一堂好课也应设问题而终,使其完而未完,余味无穷。在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就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学就是一种艺术,过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品!

六年级教学随笔2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立体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

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计算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六年级教学随笔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新课内容不多,但教学上比较难教,例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在教学中,我先把它改成了“做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然后在引入例题。

为什么我会这样设计呢?因为现在的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掌握新知,更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按照例题教学,我觉得学生只是运用公式进行了一次计算,谈不上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按照改变了的例题教学,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测量麦堆的直径或周长以及高来求出铁皮,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了真正的了解,从而想出解决的办法。

因此,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是我们的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完全唯书论,有必要的话,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题来替代或进行改题,长期下去,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年级教学随笔4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六年级教学随笔5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三怕”:一是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是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

一是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做不好班主任工作,因为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一时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班主任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

二是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亿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工作马马虎虎,摸不清学生的底,号不准学生的脉,别说因材施教,就是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只凭班主任的权威去制约学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盲目听从的奴隶人格。因此,教师的心要比妈妈的心还细才行。

三是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进步不明显,老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班主任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要不断地完美自我,只有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爱这个职业,今后我仍将这么做。

班主任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培养”。班主任的职责心体此刻对学生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培养”上,体此刻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自管潜力上。一个优秀班群众的构成,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例如:我们在班会上不断地向学生讲理想、讲道德、讲互助精神,引导他们学好文化课,这种教育应不怕罗嗦,反复地灌输,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种理念,自然就会构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这样,良好的班风也逐渐构成。又如,在我们学校的量化管理中,要是这天班里的卫生这一项被扣了两分,学生来找我说:“我们明明打扫得很干净,不明白为何还扣分”这时你怎样回答你要是说:“这说明我们还做得不够,扣分都是有根据的,我们应找出原因,才能做得更好!”这样,会引导班的工作做得更好。反之,你要是这样回答:“唉!值日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乱记的啦,这些都是形式啊,我们学好功课就好了,不要管太多了!”这样的一句话,学生如被泼了一瓢冷水,他们会觉得值日老师是成心跟他们过不去,对这种管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要做好工作就较难。班主任的言教还表此刻对班级事务的决策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六年级教学随笔6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归宿,一堂好的课应该从准确的教学目标开始。翻开各类教参,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从“认识生字新词”开始,到“感情朗读课文”,最后是对文本核心价值的体悟,似乎已成为普通老师的一个固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模式。而翻阅名师、大家的教学设计,则全然不同。在教学《盘古开天辟》一课搜集资料时,读到了杭州张祖庆老师的一份设计,他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课文中“血液、滋润、浊”等生字词语,部分词语能结合语境,在复述中初步运用。

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4.读懂“总起——分述”的段落,并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句式练习说话。

这四条教学目标,让我很受触动:张老师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了字词掌握,突出了重点字词,还强调了关键词语需结合语境在复述中运用;不仅要求朗读,而且要求想象、品味语言;不仅要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而且要感受神话故事的体裁魅力并产生兴趣;不仅要求复述,而且教给“抓要点”的方法;不仅强调“总-分”结构的'感知,而且还追求仿说。他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扎根贴地,细化到了知识点、教学途径、教学达成度。是真正从学生出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的核心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不是考试要求、教参内容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一篇教学开始前,都能先具体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他们的情感状态,价值观、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思考不仅是立足在当下、当篇课文,更是能放在整个年段、整个学段中甚至学生的整个语文发展过程中思考,然后从儿童的需要走向教学目标,从教学的开始起,就能给学生一个童真、自由的呼吸空间,一个开放、自主的成长空间。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组织学生为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教学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校园广播站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有趣有味地学。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年级教学随笔7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在实际课堂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在实际课堂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六年级教学随笔8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用来记录老师讲课重点、补充难题、听课心得等内容,方便日后复习与记忆。而小学数学笔记的记录,很多孩子无法准确掌握,需要下点工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为什么要记笔记?

笔记可以方便日后有重点、不失真地复习。

奥数课堂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涵盖定义、公式、解题技巧等各个方面。大多数同学难以一堂课完全掌握全部内容。尤其我们的课堂还经常包含一些经典的难题、补充题,单凭一次性的记忆无法提供充分的反刍的素材。

二、记笔记要避免的误区

然而,很多同学出于不自信或者对家长的敷衍,为了笔记而笔记——笔记完成就“大功告成”、束之高阁。殊不知:记在自己脑袋里面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有笔记而无复习正是做笔记的错误。

三、记笔记的形式

你们的笔记本内容多吗?平时书包装满的时候,你能够方便的找到笔记本吗?单独阅读笔记的时候,你觉得丰富吗?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回答“否”,那么请考虑一下将全部的笔记搬到讲义上去。

笔记一定要方便日后查阅。书写过程中,字迹不要求美观,但是至少直观。

关于某一题的延伸记录在题目旁边,关于一讲的梳理可以放到章节前,补充的题目可以放到章节后,个人心得可以放在页眉页脚。如果有补充随材还可以粘贴或者插入到讲义当中。

简而言之,笔记在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用最小的篇幅记录最多的内容,同时分出清晰地层次。

四、记笔记的基本方法

记入笔记的内容一定要经过筛选。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笔记需求,相应的它也会有自己的筛选方法。抛开具体的科目、知识点,这里有一些参考标准。

1、内容本身不存在疑问。

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同学在记录解题方法时抄写错误、或者照搬板书布局,最终他自己都无法清晰地读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样的错误不仅会形成无用的笔记,还可能引导思维走入歧途。

2、重点记录自己不熟悉的内容。

为了照顾大多数、防止遗漏,老师在总结的时候通常会往多了讲,以至于同样的几何模型,五年级上学期提到一次、下学期再复习一次、到了六年级还会梳理两次。如果学生不加甄别、反复记录,费时费力不讨好,还容易滋生厌恶。——如果你实在很熟悉,留下一个记号。

3、珍惜自己的心得。

黑板上或讲义上的内容都是老师的知识,不论多么优秀的老师,他无法直接将自己的思路完整的拷贝进入学生的大脑。所以知识的`传承需要学生的记录、复习、练习等等。而真正掌握知识点的最重要表现就是产生自己的认识与归纳。

4、记录经典题目。

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很多时候学习终究脱离不了题目。如果在某一个角落、一本书当中真的有那么一道题、一段话让你受益匪浅,那么勇敢的记录下来。不要将笔记内容局限在老师所供、讲义所言——它应当帮助记录所有对你重要的内容。

除了这些内容上的筛选,熟练的同学还应该考虑下笔记当中布局与记号。比如,过去老师常使用“△”“_”或者“Ⅱ”来标记相对重要的内容,☆表示最重要的知识点,“→”标记自己的心得,“?”表示自己的疑问等等。这些符号,与红色、黑色墨迹搭配能够形成层次鲜明的内容体系,方便自己的不同的场合下复习想复习的内容。

六年级教学随笔9

语文课堂是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敢于打破常规、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课堂。老师在这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表达、学习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深知这一点,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并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作为刚入职的`新老师,把这种现象往往归咎为课堂突发事件。

我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课堂上,那节课讲的是《少年闰土》,我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他周围的玩伴都只能看见围墙四角的天空?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听了都很很认真、而且讨论得也很热烈。我看着这一情况很高兴,以为他们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讨论。5分钟后,我提问一个比较差的学生,他的理解是因为作者的玩伴是近视眼。我当时听了有点生气,但我没有说什么,后来又叫了一位成绩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种:一是近视二是被束缚,视野太窄听了他们两位同学的回答后,我心里虽然有点小小失望,当课堂毕竟回到正轨了,还是很欣慰的。

课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认识到不是学生没有把握好课文,而是思维的定势,使他们习惯于从生活中看见的常见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是去禁锢他们的思维,而是要去引导,挖掘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敢于思考、想象和表达!

六年级教学随笔10

课堂教学改进实施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各项资源,积极参与新区各级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挖掘自身潜力,当开始写课堂改进小结时,回顾本学期的几篇案例反思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诸多环节中通过总结反思在踏踏实实的进步。

课堂教学要质量,备课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我就教师如何备课谈谈自己本学期课堂改进活动的一点感想。

首先,备教材生成的价值。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

备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教学过程的构建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如我任教自然学科,应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亲近自然、触摸自然中学习常识知识。这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认识,而且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合作应有针对性,一般是对某些问题自我难以解决的,需要角色表演的,需要操作的,发散思维需要反思的。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实”与“活”的结合,“训”与“练”的结合,“讲”与“读”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灵丹妙药,不是“圣经”。例如,对学习经验少,还没有形成过多的学习方法的低年级学生则少用,有选择的用,对学习经验相对增多、思维能力强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用。我觉得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接受式和自主式有机的结合,现在教学中出现的倾向是老师一讲就一棒子打死,这是不尊重客观事实的。

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问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有人认为学生的问题不可确定还备它干什么?我不那么认为。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前面所说备学生的问题,就是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

总之,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唯有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六年级教学随笔11

新颁布的《《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与以往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科学课程标准》借鉴了国外关于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资料标准和实施推荐等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力图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强调这门学科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资料的整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自然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自然课堂教学中。“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同以前从事的教学相比,《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以下是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主角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主角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资料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主角,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那么,当代教师的主角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忙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忙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主角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齐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好处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这是自然课与科学课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的教师在学习科学课标以后,把新的课程理念融入到自然课堂教学之中,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务必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必须的技能,发展必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到达的目标。

三、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能够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资料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构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科学课标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学生们直接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去鼓励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自我见解,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其独到的见解。根据课标的学习,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料,选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知识容量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兴趣浓厚,学生研究的时间充分,不仅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潜力,观察潜力,语言表达潜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六年级教学随笔12

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正好上《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这一堂课是学生最难懂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但是对学生来说,一、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二、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还有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这又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学生往往最不喜欢的就是数量关系,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习惯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能否找出一条捷径达到他们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呢?经过前思后想,确定本章节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二、找出数量关系

三、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我的想法是: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百分数应用(三)》学完之后我补充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对比题目如下(因为学生对“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还可以)

(1)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多25% ,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比篮球多25%,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 比篮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果真学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术方法的居多。而且不管优生还是差生这两题做对的人只有几个。那么让学生回到题目。

1.用画线段图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找出数量关系

2.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将题目中已知和问题对号入座,进行正确的解答(其实要不是课堂上,很多学生才不会这么烦琐的照你的去做)。接着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再让学生去比较这几个题目的差异。学生还是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差异。

1.都知道多(少)的百分数, 求的都是篮球的个数,已知的都是足球的个数

2.有时求的是可以看作单位“1”的数量,有的不是 。 差异发现后将每个题目的算术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面。适当的鼓励中抛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能否发现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诀窍。(学生先思考,观察,然后讨论)必须让学生观察到,算式的形式是非常类似。数学算式板书如下

(1)20×(1+25%)

(2)20÷(1+25%)

(3)20×(1—25%)

(4)20÷(1-25%)

从板书学生很快可以理清思维,找到用数学算式解应用题的规律

一 .从整体上可以知道:要列出数学算式,就是弄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二 .题目中出现多(或者与多意思相近的词语)时,一定用“+”,反之用“-”

三 .判断单位“1”是谁后,如果看作单位“1”的量是已知条件就用“×”,反之用“÷”。

我感觉学生找用算术方法的解题规律就好象找求比赛场次的规律一样那么熟练而又有兴趣,这也是我在尝试中的另外一个收获。而且在百分数的复习中学生遇到另一种分不清用×,÷的问题,也可以顺利解决。题目如下。

(1)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是足球的25% ,篮球有多少个?

( 2 ) 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是篮球的25% , 篮球有多少个?

优秀的学生也能借助这一规律帮助他们区分什么时候用“×,÷”。大多数学生从规律中可以感悟,其实比前面的更加简单,不用去确定“+”,“-”了。

当然用方程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如果用方程来解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检验方程列得正确与否)。我想新教材之所以更加注重对方程的解法,是为了中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在中学方程的思想及方法是用得很频繁的。所以平时也要加强对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想学生之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撑之下我就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如上的尝试。

六年级教学随笔13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符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现在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符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通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后来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再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理解含有分数的句子是比较关键的内容,教学中可出示如“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1/4”这样的句子问学生:“由这句话你还想到了什么?”(男生是女生的'5/4、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4、男生是全年级人数的5/9,女生是全年级人数的4/9,女生比男生少1/5等等)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下了基础。数学思考力的训练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如转化的思想、假设的思想、还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学,包办代替。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集体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很多,不少数学教学工作者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许在此文中说的问题太多、太严重了,但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有些问题还是确实存在的,提出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当然这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思考和研究,我们期待着小学数学教育进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年级教学随笔14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2.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2.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在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

六年级教学随笔15

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我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对已有的对单位“1”的认识进行了扩展,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课前,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条学具通过折一折,复习以前学过的把一个物体中进行平均分,得出的份数用分数表示。逐步的引到把一些物体的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学生逐步的理解了,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而为新知打下基础。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我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帮助孩子理解。例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水彩笔动手平均分,每份占全部的几分之几?以班级同学为例,将班级同学平均分成3组,其中的一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等例子,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上完这节课我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显得有些急,当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时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有些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课堂激励语言用的也比较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yuedu/3lo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