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阅读 >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汇编15篇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汇编15篇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

一场小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踏着下课铃声,我信步走出教室,突然发现教室门口地上躺着一片枯黄的落叶。随手捡起,正准备丢进垃圾桶,又将手缩了回来:“枯黄的树叶在悄无声息地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可孩子们意识到了吗?”,细细思量之后,我把它留了下来,心里有了主意。

第三节上课了,我把同学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当我出示这片枯黄的叶子时,一位女同学问:“李老师,你是捡的还是摘的?”“捡的!”我把刚才的一幕向大家重述了一遍。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大展幕上的这片叶子。我分明看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时正叩击着同学们的心房,一种“生命自然”的情感和孩子的心一起跳动着。我适时地提示:“可以从颜色、形状及叶子的成长变化过程去感受,写一句话也行,想想你最想对叶子说什么?”尽管有两三位同学觉得不知从何说起,可大多数孩子已认真地写起来。

8分钟很快过去了,我在巡视中也发现了几多精彩,随即,我指名、展示。令人欣喜的是,精美的、富有诗意的语言可谓异彩纷呈。请看耿蓉的“感谢死神吧!你的绿已被刻在春风里,带进了心的海洋。你的黄也将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晓婷的“黄,也许不是你意愿/绿,才是你的本质”,林杰同学的“你飘到哪里,/哪里就姹紫嫣红;/你走到哪里,/哪里就绚丽多彩。/不要为短暂感到婉惜,/只要你勇于展示个性/展示风采,/你永远都是最美的。”陈晨同学的“黄叶,你好!/您黄了身体,却不会灰了那快乐的时光。/希望你来世再绿,更加丰富昔日的辉煌。”(学生把形容词“丰富”作动词用了),孩子们那些“枯黄是美的另一种表现。”“枯黄也意味着生命的永恒。”“别伤心,露水依偎过你的`身躯,彩蝶曾迷恋你的脸庞。”丁慧慧同学的“因为这份灿烂,你的寂寞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都是诗才横溢……

孩子们把一片再普通不过的落叶写成了如此多情、精彩的诗句,让我不禁对后面的写作充满了期待。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去大自然中去发现、去赞美、去抒情。

是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是老师精心“备”出来,而是进行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它绝不是一板一眼“正儿八经”的作文指导,而是一场与秋天的美丽约会。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2

我们不是常说要做科研型的教师吗?那么,就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开始吧!坚持写课后记,能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素材。如果我们坚持几年、几十年,在积累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必将获得累累硕果。

课后记写些什么呢?当我们教完一节课以后,常常在头脑里“过电影”,重视教学过程。有时我们会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场面感到欣慰;有时也会为不谐调的教学活动感到苦恼。这时若能及时分析教学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学规律。具体说,课后记可以记载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如,教给了学生哪些学习方法,进行了哪些语文读写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思维方面做了哪几点工作等等;还可以记载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解决重点、难点的,选择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设计了什么样的板书和练习,从中摸索出哪些规律等。至于学生的质疑和独到见解,凡能反映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深度、广度的,更有必要选记下来。此外,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生练习中的错例,或教师偶发的感受,也可以写上三言两语,作为以后教学研究的参考。

写课后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加批注。这是写课后记最常用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教师可在备课笔记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不拘形式地加以批注。以便日后翻阅批注引起回忆,继续深入研究某些问题。

首先可以从教师教的方面加批注。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盎然、主动积极、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而另一次提问,学生却困惑不解。我们可在问题旁边分别加上这样的批注:“巧设疑难,造成了悬念,学生思维很活跃。”“茫然困惑的眼神,传来一个信息: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理解。”等等。这些“批注”对我们今后如何设计提问,无疑是一种启示。

从学生学的方面也可以加批注。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个学生讲:“我发现课文里两句话中的两个‘才’字意思相反、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句中的‘才’讲事情发生后结束得晚,表示时间很长,说明邱少云经过了长时间烈火烧身的考验。还有一句写‘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句话中的‘才’表示时间短,说明志愿军怀着满腔仇恨,很快拿下了‘三九一’高地。”这个学生通过细读推敲,懂得了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们可以记下学生的见解,加上批注:“领会多深啊!结合语境品评词句,准确地理解了词的含义。”这样的深刻见解,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二)记实录。课堂上有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话、学生争论、评议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况,选择教例片断及时记下来,确实能为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具体的材料、如,我教《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记录了这样一个教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白求恩说的“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白求恩当时想到的是谁,不是谁;想到的是什么,不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按“是……不是……”的句式讲出来。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战士,而不是他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伤员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记下教学片断后,还可写点感受:“紧扣教材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学之有序、练有思路,在训练中进一步感受白求恩的忘我精神。”

(三)写体会。在平日加批注的基础上,经过一个阶段(如教完一单元),将自己的日常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写出体会最深的一点,这对以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我教《小马过河》一课时,使用了能活动的直观教具,教学时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流动的小河、会飞的小鸟上,而对画面的主要部分及老师的设问却不大感兴趣。课后,我认真分析《小马过河》教具运用之所以失败,在于画面背景图上,鲜明具体的感性细节过多,分散了学生对主要对象的注意。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补充了教学体会:“……如果学生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利用画面或其它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但并不是任何直观性,也并不是任何条件下的直观性,都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前提。”

教师通过写体会,尤其是分析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更加聪明起来,考虑问题更周到一些,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克服失误中得到提高。

要写好课后记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应该重视点点滴滴的记载。因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规律的掌握、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只有点点滴滴积累,才能积少成多,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第二,要不惜花费时间,坚持记载。虽然平时记载需花时间,却能积累资料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从长远角度看,能使自己更熟练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

第三,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逐步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把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点滴经验教训,加以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否则,即使有好的经验,也会视而不见,任其流逝。

总之,通过写课后记,将促使我们积极进取,成为不畏劳苦的探索教学规律的有心人。这确实是件极有意义的工作。我们都可以试一试。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3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的《山雨》,这是散文家赵丽红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仔细阅读了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大约有六处之多。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虽然常讲,但没有整理过,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边讲边忘,学生并没有掌握。

上这一课,我索性将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学语文教师实用辞典》

省略号:1、引文省略;2、列举省略;3、话没有说完或语意未尽;4、语意含蓄让读者想象;5、表示声音的断续或延长。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转换、跃进、或语言的中断声音的延长。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义项,但这一处略有争议: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这里的破折号的用法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跃进,但未敢贸然定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处理以下三个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三句话,勾勒出雨来的神奇,雨中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雨后清新的绿色,以及我对山雨的喜爱,大自然的赞美。且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喻,拟人,想象。抓住重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4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简洁明了的板书,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复杂、灵活和多角度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以记录板书为主的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板书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学中不尽人意的板书:如“一片空白”式(只讲不写)、“随心所欲”式(凭兴趣想啥写啥)、“随写随擦”式(固定位置写)、“五彩缤纷”式(啥都写)……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书:

一、图示式

通过图示可以揭示课文的主旨,且更直观、形象。如《古井》这篇课文,主要讲乡亲们到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乡新们提供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口古井,让学生脑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后激发学生阅读课文,

二、提纲引领式

这种板书比较适合学生对长课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干,那么枝叶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规律式

这是教者最常用的、从文体特点入手的一种方法。虽然它便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一成不变教条容易使学生产生怠倦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至于用什么板书形式那要根据具体课文而定,只要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5

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每个学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决定了班主任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形式,在不一样的场合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头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

低年级学生需要爱。他们在逐步适应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教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常去关心他,照顾他,那怕是一句话,在他心里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应会学会利用这一点,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片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更好地听从你的教导。

二,要研究心理;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幼稚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须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个性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要分别对待,注意交心。教师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当发现某些学生有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学习解决它的办法,绝不能等待。

三,要培养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有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自我破坏自我的规矩,那么班级管理就很难自动运行。班主任要多设计班级,透过什么样的管理,到达什么样的结果,管理中立下的规矩绝不轻易修改。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从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确下来,个性要重视那些别人看来很小的事,

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当有时要违背一些规矩时,就应向学生讲清楚,以持续班级管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自身构成良好的.习惯。

四,要严于律己;

班主任教师堪称学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教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教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教师每一天早来晚走,认真备课和教学,仪表端正,说到做到,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往往会给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班主任也要宽以待人,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更要表现出这一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学问。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努力,做一名学生认可的,确实值得信赖的好班主任,为学生的成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6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7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

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8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我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不仅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用眼观察。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课文前,我让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中的春天,去倾听春天的声音,并且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孩子们自然兴趣盎然,既轻松感受文章中描写的春天,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所见所闻。再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在班级里组织学生一起观察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学课文的'时候有热情,学得快,还在班级里掀起了了解小动物的热潮,孩子们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知识,搜集了好多图片,我也借此举办了一次小动物图片知识展。

二、用嘴调查。

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和同学在社区做一些社会调查,写些简单的“生活花絮”;学习了《乌鸦喝水》《称象》等故事后,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或者是朋友们听;在学了“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课文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采集活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努力;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在生活周围开展“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或上网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

另外,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3、设置台阶,放缓梯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一次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级而上,一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9

学困生一向是教师们头疼、也是最疑惑的症结。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困生,其“困”之程度更为明显,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特征:

1、困之广。从横向的角度上看,几乎门门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从纵向的角度上看讲,学困生几乎每个知识体系都极其薄弱。比如数学,学生的应用题分析潜力、解题潜力都很差;同时,计算潜力、背诵潜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顽固。学困生是补了旧知识,落了新知识,补了新知识,旧的又忘了。新新旧旧,步步薄弱,一旦脱节,就会全部溃散。

那么,学困生“困”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可归为两方面原因:

1、理解语句、题意的潜力十分差。

学困生对于文字类题目十分打怵,首要问题是读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才是题的思考方法。所以教师们对学困生补习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点、有突出的先给学生读题,然后再对题意作进一步的“翻译”解释,最终才是思路上的导入。

所以,“翻译”题,明白题意,是学困生的首要障碍。

这就是为什么,教师给学困生讲题,学困生当场就明白,但,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翻译”,把有关的“白菜”题换成“萝卜”题,学困生就会困陷于“读不懂”的状态中,又迷糊了。

2、没有独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维分析体系。

应当说,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帮忙,几年学习下来,每个学生的思维中都会逐步构成比较独立的、适合自我的问题思考模式,这种模式日积月累,便会构建成具备学生个人特征的思考体系。这种思考体系犹如一个“无形”的加工厂,一旦建立,学生就会依照它的“运行”规则进行有序地思考和问题解决。并且,越是到高年级,这种体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维体系构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不一样水平的发展,决定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分化。

所以,学困生“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我独立、成熟的问题思考体系。由于体系没有建立,所以,他们务必依靠于他人的帮忙,“翻译”且“解释”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深层次含义。日子久了,他们的思考体系依旧是支离破碎,不成一统。

例如,对于应用题教学。一般状况下,学生用1~2遍的默读即可明晓题意,并且能迅速捕捉到题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识区域及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学困生则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可明白题意。从这个阶段看,学困生就会落下一大截。在接下来的分析解决中,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自我已有的认知结构及自我特色的思考方式来接答题。所以,不一样的思维体系决定了不一样方法的解。学困生则较为困难,他们“碎片”式的思维体系只能助他们解出一步或两步来,也决定了学困生很难列出综合算式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语言的学习是理性分析潜力完善与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

1、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从低年级就要加强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从近期的角度来讲,解铃还需系铃人。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减少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为,教师少读题、少释题,让学生自我去想。

3、增加学生说题潜力的训练和强度。即学生看过题之后,能大体说出题意。透过说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潜力和抓重点的习惯,低年级起,能够每一天让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构建起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系。

有一句话讲得好“恨铁不成钢”。既然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转成钢,那我们能够进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学困生转成一块好铁。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0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

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家长的指责,人们的'不满,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地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地让人烦恼得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地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嘛。所以,在关系大网面前,善良的老师只有一片烦恼了。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和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

小学班主任家访中的无奈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去家访,来到学生家,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1

在新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更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增长了知识。

特别是他们的资料让我大开眼界。如学生的故事情节绘画,他们有绘画册,仿写诗歌会有诗歌集,仿编故事有故事书,学生日记、中高年级的读后感,或做的手抄报,还有他们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的随笔,老师的班级记录等等。都做的特别的详细、精致。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真正的体验、实践、落实,就没有我们看到得堆积如山的成果展示。他们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实处。他们的老师、学生、家长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这条幸福之路上。

课间我们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时候,每到一处都有学生给我们主动介绍。他们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绍的也很有条理。让我感觉到这群小家伙口才真好。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其实,我觉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级读写绘课中老师所讲的一锅石头汤,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正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辛苦着,收获着,成长着,幸福着。我们才真正的走在那条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看教材《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情感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头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个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内容是语言意义组成部分之一。

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所以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又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阅读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内容;二是能否对把握住的情感内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这种“把握”与“反应”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参与,将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的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准确、完整的理解。

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2

学年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年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年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年,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

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还注重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既为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不足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现在,我也正在不断改正中。

总之,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开拓前进!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3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比如,把《伟大的友谊》上成了政治课;把《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老师很多,有的还是全国著名的教师。他们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一些教育类学术报刊上还发表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些出版社还为这些教师出集子。其实,这些人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还有一种现象也比较普遍,过于偏重分析课文的内容。这些教师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头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没什么提高。比如教《第一场雪》把课文没写出的内容也分析透了。

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现象,用多媒体取代了语言文字。多媒体的确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如果把课文的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还学什么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能培养?语文课就得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来感悟,来品味。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

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养,轻其他能力培养的问题。虽然,阅读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阅读能力的全部,还有记忆力,阅读速度等等。人们普遍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速度对一个人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得到信息比原来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这样,就对人们的阅读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还有一个问题,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而忽视了积累。

各科教学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也不例外。这一点,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些现象看上去是表面的问题,其实,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当然,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有一些争议,但都只是有不同的侧重,都承认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还有其他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5

不记得是哪位教师说过:想要拥有优秀的学生,你首先要让自我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记住了这句话,也将成为优秀教师作为了自我一向努力的方向!

然而,此刻的我,还并不优秀,我只是尽量让自我成为这样的语文教师。

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教师。

学生爱听故事,语文教师,就要善于讲故事。神秘的神话传说,悠久的历史故事,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感人至深的感动中国,最美人物的美丽人生……只要你会讲故事,只要你讲得生动趣味感人,学生就会被你吸引,学生的学生时代的回忆里,必须有你的故事,美丽着他们的成长记忆!

还记得我给他们讲“四大吝啬鬼”的故事,很是让他们困惑;我讲阿Q的哲学,又让他们感叹;还记得我给这些农村孩子讲《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讲到宝玉摔玉的情节后就戛然而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于是,班级上,就出现了两个“红楼迷”,竟然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也就有了给全班同学讲《红楼梦》的伟大殊荣!

我,不仅仅让自我会讲故事,也要让我的学生会讲故事。在我的班级中,有“宏瑞讲坛”,主讲人是袁鸿瑞,讲述的是他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故事;也有“海垚开讲”,讲的是很多女生都不爱看的三国故事。能成为主讲人,真是学生羡慕得不得了的荣耀啊!我期望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更期望自我的班级中,故事多,讲故事的人也多!

二、做一个能写文章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是必须要教学生学写文章的,不能想象,一个自我都不会写文章的语文教师,是怎样能够教会孩子们会写文章。所以,语文教师想要让自我优秀,就必须要让自我写得一手好文章。你不必成为作家,成为诗人,只要你能用自我的笔,用自我的语言,形象地告诉学生,文章能够怎样写,就能够了。那么,在你的学生的心目中,你就是作家,你就是诗人。

还记得在学过《背影》之后,我在作文指导课《父亲》的课堂上朗读自我的下水文《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感动了学生哭泣,也让自我落泪;还记得在学过《春》之后,我给学生朗读下水文《春之遐想》,他们看我时的眼神,充满敬慕;还记得在研究课题《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下水文《中国诗,歌四季》中,因为化用很多的古诗词,学生看我时那崇拜的眼神。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太好,而我,也许是太自恋了,可是,我的自恋,却给了学生具体的引领,让他们学会了写作,当然,有很多学生也和我一样,变得自恋,变得总是相信自我,能够写好作文,并且,真的写好了作文。

三、做一个善于朗诵的语文教师。

语文,是用文本建设起来的学科,文本,是无声的歌曲,是无声的诗行。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自我的声音,对文字进行再创造,用自我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讲述成动人的故事,谱写成优美的诗篇。窦桂梅教师说过:“语文教师,要修炼自我的声音。”语文教师,要让自我的声音具有一种魔力。当你的声音响起,学生就会被你的声音吸引,然后跟随着你的声音,走进语文的大千世界。

还记得自我在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上为学生朗诵《在山的那一边》,这些刚刚成为初中生的农村孩子惊讶的眼神告诉我:原先,课文能够这样好听!还记得我和学生一齐分主角朗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的第一句话“他,是一个盲孩子”的低沉的声音一出现,这些孩子们的情绪就被调动到状态,一篇无声的童话,就在我们师生共同的讲述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美丽故事。

四、做一个爱唱歌的语文教师。

你能说,有哪个孩子不爱唱歌,不爱听歌吗?我的孩子们,都那么爱唱歌,唱歌不太好听的学生,也喜欢听歌。于是,他们喜欢什么流行的歌,我也要学会,和他们一齐唱;他们不会唱的歌,我有时候会给他们唱,让他们明白这些歌词就是诗歌,就是倾诉,就是写作的一种方式。

我不仅仅和学生一齐唱歌,还教他们唱古诗词,也让他们自我给古诗词配曲子,然后当教师,教给同学们;我不仅仅唱歌,也唱戏。唱评剧,唱黄梅戏,也唱京剧,唱二人转。当然,我唱得不专业,可是,只要语文课堂需要拓展,需要点缀,我就会不时地亮两嗓子,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

五、做一个懂学生的语文教师。

学生,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管束和说教。于是,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成为他们能够安慰的家长,也是我的追求。因为不是班主任,学生并不怕我,于是,善良的我就成了他们的知心人。有时候,学生有些不能跟班主任说的话,就到我那里来掏心,到我那里来找安慰,寻求帮忙。

还记得曾有一个男生来找我,告诉我有个学习异常好的女生很喜欢他,而他不爱学习,也不喜欢这个女孩,可是,因为她学习好,多愁善感,怕直接的拒绝伤害了她,让我帮忙他劝劝这个女孩。我给这个女生写了首诗,告诉她,秋天里的果子才更甜更美。没说什么大道理,聪慧的她便懂得了,从此,收心学习,考上重点高中,而那个男生,过着打工的日子,也很欢乐。

还记得一个女生总是叫我“二妈”,她说我就是她的第二个妈,虽然这个称呼叫起来容易让人误解,可是,我还是坦然理解,因为,我明白,这个称呼里,是她满满的爱。

六、做一个可爱的语文教师。

青春已过,不惑当年,我的年龄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的热情不减,活力仍在。我让自我时尚,给学生一个美丽的仪表;我让自我温和,给学生亲切和微笑;我让自我幽默,给学生欢乐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让自我宽容,给学生空间,给他们改正自我的机会;我让自我可爱,拥有学生的爱,就拥有了我的语文教学的未来。

让自我会讲故事,让自我能写文章,让自我擅长朗诵,让自我会唱歌,让自我懂学生,让自我更可爱,这些都是我的追求。也许,做到这些,我依然还不够优秀,可是,我一向在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前进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yuedu/5xj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