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阅读 >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

初为人师,经验极少。在学校里,教学方面要向他人学习;班级管理方面也要学习;为人处事还要学……要学的很多,举不详尽。可能这就是新教师的“新”字所在吧。

这学期,我担任学校一至六年级的安全教学工作,握着这份工作,“责任”二字让我不由颤抖。

孩子,两个字分量很重。他们时而天真,时而活泼,时而任性。他们的成长牵系着每个老师和家长的心。孩子是天真的,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即使某件事是危险的,他们也不能分辨,有时就算孩子们心里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尤其是玩的`时候,“安全”会被他们抛在脑后。此时的老师便摇身一变成为“警钟”督促他们远离危险。

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以前的自己几乎从来不看新闻,现在的我却很关注新闻,留意任何一件安全事故,让这些事来警示自己,也把这些作为自己平时课堂上的小案例、小题材。现在的自己,在平时的言语中,“安全”二字便成了我的口头禅和基准,任何事的前提都是围绕“安全”展开。

在本学期里我打算开展了很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看短片,安全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完成手抄报等等形式宣传安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让危险远离他们。

教师的工作是艰辛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我正在摸索中继续前进。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2

今天的心情糟透了。

上午第三节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连着上了两节课,情绪状态都已经开始浮躁起来;一是我自己的状态到第三节的时间已经处于倦怠。而今天,这种煎熬似乎演变成无法容忍了。后果就是,我对着孩子发火了。

导火索是的一个女孩子宁,整节数学课她基本没有抬起头看我,脑袋恨得的伸到课桌的下面,我想她是在做小动作,而且显然已经着了迷,达到了忘我的状态,甚至连我对她的暗示信号都没有接收到。忍无可忍,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安静的看她到底在捣鼓什么。她在折纸。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我,真是太投入了,我多希望我的课堂也能让她投入到如此境地。可是显然,她手里的折纸比我枯燥的课堂更有趣。慢慢地,她似乎察觉到了周围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抬起头就看到了身边我的脸。哦,她非常震惊,我可以感受到。她的表情里还带着秘密被发现的恐惧。我是愤怒的。可能这愤怒并不只是她在数学课堂上偷偷的折纸,还有这节课里孩子们蔫蔫的状态,有些躁乱的课堂氛围,我烦躁的心情,和对自己的怀疑。所以这件事就像一个火山口,我的坏情绪全部喷发了出来。我让他站起来,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在把她的折纸收起来的同时警告她:“让你的妈妈下午亲自来找我。”所有的孩子似乎都没有想到,这件事竟然让老师如此生气,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下课铃响起来的时候,我是带着满满的怒意离开的.教室。我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对我的不尊重,是在无视我的劳动,让我无法容忍,这一天剩下的时间这种气愤一直将我包笼。

晚上宁的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和她讲了上课玩折纸的事情,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觉得非常对不起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原谅。听到这里,我感觉到自己的愤怒已经一点点在消失。她愿意主动和妈妈说这件事,这本身就反应了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完全原谅她,甚至觉得自己的愤怒有些过火是在孩子亲口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上课玩折纸,希望你能原谅我这一次,以后我再也不会上课做小动作了,我一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那一瞬间,我的心理完全释怀了,这么认真向你道歉的孩子,还有什么样的错误是不可以原谅的呢。

孩子的天性是玩,对于他们来说玩比任何事物的吸引力都大,更何况是我的本来就算不上生动有趣的课堂。作为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孩子的天性呢?反而在遇到问题之后就一味地责怪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抱怨孩子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这样的我更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成为一名合格的一年级老师,我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到六岁,真真切切的感受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况时,如果我能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更好。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孩子会,大人也会。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心里殷切的希望能够被原谅,更何况是一个孩子。以己度人,希望自己更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成为一名更合格的“小老师”。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3

最近被以前的学生拉进了他们的同学群,群名叫“未忘师恩”。看到这个群名的瞬间我是感动的,为这群已经为人父母的学生还记得我,为着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虽然我一般都在潜水,但一直关注着这些学生的状态,从他们的生活中反思着自己的工作。

曾经的我觉得教育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他们在课堂上应该把该学的知识都学会,考试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才会有更好的未来。曾经为了个别孩子成绩差而大发雷霆,对孩子产生失望的情绪。随着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在教育时“一刀切”,每个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所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内化时需要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而且有些孩子不善于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更擅于从实际当中去获得知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街上卖菜的可能没有学过速算,可在计算时速度要比许多学过速算的人还要快,这就是从实际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我看到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应该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学渣”,曾经我也以为他没救了,将来也就是社会上一混混,可你知道他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吗?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做老师,干的相当优秀而且非常受学生欢迎!回顾当初教这个孩子时他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却总是阳光灿烂,心态是积极的。可能当时对我所教的那门学科不太擅长,因为高中的课程实在有点多,可当他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只专注的去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加上各种阅历的增长,那些曾经困难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就融会贯通了,又有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所以现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也是游刃有余的。

反思现在的工作,我有着许多感触,现在教小学数学,到底我该给孩子些什么?是孩子会做题还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不可否认的现在的`社会许多人是急功近利的,这种风气也或多或少的被带到教育之中。比如现在各种各样的数学培训班,我也看过学生的培训资料,也陪女儿去试听过几节课,发现辅导班选择的都是比课堂教学内容难度高点的内容在教授学生,家长看到的是孩子会做难题了,短时间内成绩提升了,可是他们没发现里面满满的套路。因为大多数辅导班都是自己编写的教材,把许多类型一样的难题编写在一起,教给孩子一个个的解题公式,题目解决了,可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不知道,这样是可以解决孩子初级阶段的学习问题,可是孩子动脑子思考了吗?自己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吗?都没有!等到孩子上到高中了,考试没有原题了,许多知识综合到一起了,以前学的套路没有用了,可孩子已经不会自己思考着去解决问题了,怎么办?这时候再说我孩子小学的时候都是双百分有用吗?

作为一个常年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些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得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个体,发展是不一样的,绝对不能“一刀切”,但有一点是都不能放松的,那就是孩子的计算能力,这是伴随孩子很长时间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孩子以后学习许多学科的基本功。这个对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强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教学时应少一些套路,而多给学生些思考的时间,看起来这个过程有些耽误时间,短时间内不利于班上的孩子出成绩,可是这样孩子学到的知识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这样的能力是伴随孩子终生的。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但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用心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好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透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资料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资料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用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潜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透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潜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就应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齐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5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我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是那么无暇。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后面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交谈。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和一年级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计算起来非常困难。大部分同学能将1-6的乘法口诀背的很熟练并能准确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而她连3的口诀都记不准。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教师大声叫他的名字,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天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感谢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孩子是无辜的,教师在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留意一下孩子的一言一行,更应该对他们多一些体贴和爱心。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6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7

周三的第二节是我们二年级的数学课,我像往常一样开展了我们的教学。首先在讲课之前利用一首数字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复习数字的同时也学会唱歌,同时音乐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在一首儿歌过后,我就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于PPT,孩子们的听课积极性非常好。正当我在讲课的时候,班里一个小男孩说:“老师,不好了,不好啦,她把书撕烂了。”

当我走过去的时候才看到,这个女孩把书放在课桌下边,地上是她刚刚撕掉的几张纸。对于孩子的这一举动,我不是很理解。因为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她撕东西。她是一个自闭症女生,平时很少安静,但是她常常都是自己玩耍,很少影响到上课的学生。对于女孩的这一举动,我并没有批评她,因为搞不懂她的真实想法,一味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我安抚着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她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这样做。孩子本身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她毕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也许她并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错误的。所以,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是没有效果的。下课之后,女孩的妈妈走进教室,因为孩子的能力较差,所以妈妈一直陪读。当妈妈看到地上被撕的书的时候,开始对她吵了起来,甚至拿课本打了女孩。孩子哇哇的大叫起来,一脸迷茫的看着我,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妈妈这样批评她。孩子的妈妈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对女孩也很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件事情会这么在意。或许在妈妈的眼里,课本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很少,但是书还是要好好的,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从这个方面也说明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对孩子放弃,对孩子还是一种很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孩子把书撕了的这一问题,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单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一味地批评没有效果,一味地温柔对待孩子或许也起不到作用。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或许她的这一行为只是她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不愿意惹老师生气,让家长批评自己,但是他们找不到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我们去理解,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的事情就不会你再发生。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8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事教育行业17载,在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把我的教学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潜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但是,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能够换奖品、兑红旗等。数学教学务必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2、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能够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精心呵护每一颗完美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用心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用心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构成具有用心的鼓励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期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必须会有所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9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这天的学生仍有必须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带给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能够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个性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好处,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潜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潜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构成了能够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好处的讨论。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0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x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1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应该明白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接受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将其内化成自已的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操修养得到陶冶,并把它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2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我们老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在体育课上,参加跑步训练,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离;到超级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一分钱硬币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就成功发掘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200毫升;有的说1200毫升;有的说1又1/5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发展比较中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方法多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发现、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小学生有较强的数感,会对小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有重要的意义,会使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更有发展前景。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务必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带给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资料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忙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30+10=409—3=615—5=10等。”“我还明白3—4=—14—7=—3。”……之后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明白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明白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透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带给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透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习资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之后向学生提出问:“你透过观看,明白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这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貌,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必须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用心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带给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群众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父母一齐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透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能够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资料,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资料,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明白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齐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忙父母找“位置”。能够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务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好处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但是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务必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用心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三)如何学好数学

数学呢数学的根是什么数学课堂我们究竟要关注的是什么

想到了姜昆在一个相声中抨击进水管、出水管的题目:同时开着进水管和出水管,问何时能把水池装满?

想到了王小丫说她小时候数学课的任务就是把数学题目读完,然后一节课就没有事了,由此她认为自己笨极了。

想到了自己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现象做过的不完全的调查:刚入学的孩子孩子十分喜欢数学,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能够使他们变聪明。一二年级开办的奥数班深受欢迎,往往是报名超出班级规定人数,而到了高年级,报名参加学习的人数逐渐减少。在五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更使我们数学老师尴尬的是喜欢数学课的不超过百分之四十。对不喜欢数学的同学谈话调查,原因是数学太难,没意思,总是做题而且永远做不完的题。

想到了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甚至有的还没离开)学校时,就开始厌恶数学的话,那么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想到了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数学是什么形象?数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能够让人感觉多姿多彩?怎样样能够促进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数学到底是什么呢?

数学是人类生活使用的工具。

早上睁开眼一缕阳光洒在身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看看手机或钟表几时几分了,起床做早餐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上班或上学要明白路程的远近计算时间的长短,孩子玩耍游戏需要数数,会计做账需要计算,工程师设计图纸离不开测量,科学家制造火箭卫星离不开精密的计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无论何人何时生活工作都需要用到数学。

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华罗庚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资料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资料的“统筹法”(简称“双法”),不仅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数学这一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数学的十分丰富。而在大多数人的脑中,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犹如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不会全面的欣赏它,它就会枯萎。

“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各个国家分数的构成、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等还有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从1加到100的故事,陈景润、希尔波特的23个问题等透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齐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原先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能够很好地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做体操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强壮,而数学能够锻炼大脑,使人变的更聪明,因此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数学更主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潜力。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在数学上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但当他们不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后,他们凭着活跃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数学是唤醒人类素质的手段。

一谈到素质教育似乎就想到了体音美,而与数学无缘。其实数学学科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要想成功,孩子要构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作风,要有用心向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律师学习的课程与数学工具有何直接联系,而只是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那就是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使之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使之构成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数学是魔术师,变幻莫测。

数学是美的殿堂。

数学是无限,博大精深,无限永远……。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多方面的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才能引领孩子们亲近数学

1、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量好的老师;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轻信放下,要反复告诫自己;我能克服困难,我要学好数学;学好数学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2、要相信自己,信任老师。和老师介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你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3、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析。领悟教材中包含的知识与方法,去体验、去受教材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不要小题大做或者会而不对。重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视个人潜力的培养。

4、要做必须量的试题,但不要陷入题海中。精做题,常反思,多总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切记学习数学,不能像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去赏花,而应像蜜蜂一样去采蜜。

5、学好数学,务必深入进去。谨记: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对了,对了不等于快了。懂了只是较低层次,对了又快了才是高层次。

6、重视自己学习,课堂上老师要应对全体学生,既要重视基础好的同学,又要兼顾中等中学在把握好课堂的同时,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会自我发展。

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关怀、帮忙,就能给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式授课;或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帮忙学生获得成功

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要求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忙下享受被赏识的快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被激发,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四、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及部分家长把分数看成评估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考分论成败;很少思考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考卷及时做出评价,并且这种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又要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只要客观实际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用心主动、情绪愉快地去学习。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得更牢。学习就会更灵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4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

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

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

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15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yuedu/6nm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