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阅读 >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

下水作文是指老师写的作文。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1

1、“教师下水作文”意思是“布置学生写的作文,老师也写一篇。”老师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下水作文。

2、“下水作文”所讲的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练习写作。特指教师去写“给学生布置的作文”。

它有四大特点:

(1)抓住了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因素很多,教师的示范是首位的;

学生需学的体裁很多,记叙文是重点,记事是重中之重;

写好记叙文的方法很多,学会描写和叙述是难点;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
  

(2)紧扣小学语文大纲和教材:

小学生要写好记叙文,这是小学语文大纲科学地规定的。

写作小词典里的词语,不是从课外书上抄录的,而是根据记叙文的需求,用同步归类的方法,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出来的。这样,便于小学生摹仿、消化。

(3)紧扣生活:

紧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写了一些儿童化的范文,使学生觉得富有童趣、倍感亲切。

(4)强调写真人真事。

因此,《下水作文法》在作文启蒙教改上是一个较大的突破。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2

要学游泳,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所谓“下水作文法”就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

1、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2、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 第2张
  

3、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4、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5、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指比传统材料作文提供更广阔材料的,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的,给考生留更大发挥空间的作文。2006年全国高考卷的作文题就是新材料作文题。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3

教师“下水写作”势在必行。

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现在,教学手段改进,网上铺天盖地的作文,随便一搜就是成千上百篇的。很多教师就在网上搜找优秀范文,稍作修改就当做模板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粗劣“创作”提不高写作水平的,那些优秀范文毕竟不是自己的,很难吸取其中的精华。

很多教师都发出怨言:学生作文写得太差,难的改。换位思考,教师自己来写这作文,该如何写呢?你能不能写出得到老师好评的作文呢?我看教师也难以下笔,因为教师常年搁笔不动脑创作,思维瞬间难打开。

教师经常写作,有利于提高能力,讲作文也得心应手。

老师下水作文什么意思 第3张
  

和学生心灵沟通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教师自己的写作才是自己的,才知到写作要领在哪里?如何写成一篇优秀作文?和学生互动。

我第一年教语文,既没有复制优秀范文,也没有自己创作,就拿学生优秀作文当做范文讲解。把写得好得作文粘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学习。后来,我发觉自己陷入学生作文思维陷阱,缺乏全面思考,作文路越走越狭隘。何况个别学生优秀作文过于独特,不适合于普通学生。

到了第二年,我自己尝试“下水”写作文。我站到学生角度思索作文怎么写,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分段。每个单元的练习作文,我都自己先写、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素材。这次“下水写作文”,取得不小成果。学生模范我,吸取我作文中的精髓。学生思维靠近我,思路也接近,优秀作文不断涌现出来。

现在,我教三年级,学生太小,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作文,但模仿能力特别强。我自己写范文,辞藻不需多么华丽,语句通顺,很符合学生口味。学生真的会仿写,我读一遍,学生就记住我的'作文。

教师自己写作文,和学生来一次心灵沟通。很多学生想到好的题材,立意也鲜明,但不知怎么组织文字。教师的范文在这个时候就给困惑的学生指明道路,进行心灵对话。

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教师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写作文,还要求写出新意,学生看到作文发愁。学生也有怨言:老师自己不写,只会命令我们写,不公平。是的,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示范带头写作文,交流讨论,学习精髓,促进师生进步。教师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学生没道理不写,怨言也就不复存在了。看看到老师写得那么好,那么新奇,学生紧跟其后,试图把作文写好,达到老师的水平。慢慢地,学生也就爱上写作了。

教师“下水写作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既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也带动学生写作。

标签: 老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yuedu/8yx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