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阅读 >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

紫微大帝。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1

封神之战后,姜子牙主持封神,分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其中文王长子伯邑考被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成为诸神中仅有的六位大帝之一。

但也正因如此,伯邑考的神职颇受争议,因为无论从背景还是战功上评判,他都没有资格被封紫薇大帝。

先说背景。伯邑考的背景乍一看很大,毕竟他是文王的长子。然而,伯邑考生前,文王不过是殷商西伯侯,所以,实际上他只做过诸侯之子。

退一步说,即使以帝王长子的身份给伯邑考封神,他也够不上紫薇大帝的标准。因为他的背景再大,还能超过纣王?纣王不仅是一代帝王,更被誉为人王——人间的统治者,人间一切都在他的统治之下,连闻仲和孔宣等大罗金仙也要向他俯首称臣,可他的神职多高?不过被姜子牙封为天喜星。

再说战功。封神榜上的.另外五位大帝,无不战功赫赫,尤其是东岳大帝黄飞虎,斩杀敌军无数,连殷商名将高继能也被他一枪刺死。

反观伯邑考,他可以说寸功未立。这倒不是他能力平庸,而是他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之战,因为他早在武王伐纣前,便被纣王杀害。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
  

伯邑考寸功未立,为何还能被封紫薇大帝?

有人认为,伯邑考的神职是文王所让。

文王是西岐集团奠基之主,被誉为凡间圣人,而紫薇星又是帝王之星,所以,紫薇大帝的神职很可能是为文王准备。但如你所知,文王并没有被封神,而紫薇大帝又偏偏被封给他的儿子伯邑考,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然而,即使伯邑考的神职是文王所让,但元始天尊为何同意文王的推让?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伯邑考能被封为紫薇大帝的根本原因,我们只需弄清封神的第一大要求,便一目了然。

万仙阵之战后,鸿钧老祖痛心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大弟子同室操戈,亲自下界劝和,并批评通天教主招惹事端,说道:

“当时只因周家国运将兴,汤数当尽,神仙逢此杀运,故命你三个共立封神榜,以观众仙根行浅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轻信门徒,致生事端,虽是劫数难逃,终是你不守清净,自背盟言,不能善为众仙解脱。”

原来,封神第一大要求是根行,所以设立封神榜后,还要通过观察众仙根行深浅,才能确定神职的高低。

何谓根行?通俗地说就是德行。鸿钧老祖为何要将德行视为封神第一大要求,而不是背景或战功?因为姜子牙所封之神,都将进入天庭集团辅佐昊天上帝,庇佑三界神灵,如此神圣使命的承担者,德行当然是至关重要的。

伯邑考的德行如何?文王被纣王囚禁,作为长子的伯邑考明知自己是西岐的储君(如果文王遇害,他可以马上即位),也明知入朝救父是九死一生,但还是义无反顾前往,实乃至孝至仁大勇之人。

既然德行才是封神第一大要求,而伯邑考德行如此之高,加上他又是文王长子,被封为紫薇大帝,也就不足为奇。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2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发,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难道非亲生?

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许多朝代的兴建与灭亡让中华民族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历练。

对于这些朝代和兴建者,我们更耳熟能详的知道唐宋元明清和诸如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还有李世民、忽必烈、乾隆这样的千古一帝。

不过老话说得好,吃井不忘挖水人,他们的成功还得感谢先辈打下的江山,正是从商周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封建帝制,也才让帝王统治在中国大地上持续统治了几千年,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周。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有些仍沿用至今。

小时候电视上经常循环播放的封神演义和哪吒传奇更是以此为脚本进行拍摄,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了解到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伐纣的经典故事。

不过相比于被人熟知的姬昌姬发父子,姬昌还有一个大儿子叫伯邑考,听到这个名字或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父亲,孩子的姓氏却不一样呢?

伯邑考封了什么神 第2张
  

文王灭商建周

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必须要做先前解释的是,纣王的商朝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像《封神演义》中表述的那般昏庸无道。

《封神演义》只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朝代,以朝代为背景刻画了一出神仙斗法和商周朝代更替的故事,只不过在演义中必须要塑造一个大反派才能让起义造反之事显露的理所应当罢了。

以当时的真实环境来讲,纣王虽然算不上什么千古明君,不过在治理国家和统率百官方面还是有为人称道之处的。

至于当时的姬昌是反对纣王统治的第一大势力,不论是哪位君主,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在当时都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纣王软禁了姬昌这一做法倒也理所当然。

只不过纣王后面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讲人性,要不然就给姬昌一个痛快,干干净净杀了他,要不然就放了姬昌,双方来一场公平的争夺。

可纣王想杀姬昌是真的,但又希望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天下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就这样越想越偏的纣王陷入了自己的怪圈之中,把前来营救姬昌的伯邑考活剐后做成肉让姬昌吃,一旦姬昌知道自己的长子被害肯定要大发雷霆,到时自己就有足够的理由杀人灭口。

不过沉着冷静的姬昌知道此时就是发作一番也于事无补,怀着满腔恨意的姬昌把一碗有着自己大儿子伯邑考的肉汤喝得干干净净。

看见此幕的纣王也是哑口无言,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伦理道义是被世人极其看重的。

无可奈何的纣王将姬昌送回了西岐,这也直接导致了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父子携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只不过人们当时都在想,如果伯邑考还活着,那么继承王位的是不是就不会是姬发了。

伯邑考和姬昌的关系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同样是姬昌的儿子,那么为什么两个儿子的姓氏却完全不一样呢。会不会姬发是亲生的儿子,而伯邑考是姬昌的义子呢。

可以肯定地说,虽然姬昌在外收养了许多干儿子,教他们读书打仗,为自己攻杀战守,但伯邑考和姬发确确实实是他的亲生骨肉,这点毋庸置疑。那么同样的后代为什么姓氏却不一样呢?

姬发与姬昌在姓氏上保持了一致倒是无可挑剔,伯邑考是姓伯还是姓伯邑,再说百家姓中也没有这个姓氏啊。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伯邑考姓姬,名字为考,把他的名字一一拆解可以看出。

伯是象征着自己是姬昌所有儿子的老大,邑代表着诸侯的封地,作为姬昌的长子,有一天继承父亲的分封属地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叫姬伯邑考的话名字又太过冗长,况且因为四个字的'名字在当时不常见所以大家便对他的称呼改成了伯邑考,由此看来,伯邑考是姬昌的亲生儿子倒也经得起推敲了。

伯邑考与姬发的关系

上一段我们解释了伯邑考与父亲姬昌的亲生与否关系,那么作为嫡长子的伯邑考为什么不是姬昌的法定继承人呢?

毕竟在当时来看,立嫡以长不以贤是王公贵族的储君登基之道,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可能姬发才是长子,伯邑考是次子呢。

这种想法也有很多人提过,不过其可靠性却有待商榷,首先就从名字来看,古代人对伦理十分看重,针对年纪大小更是有着伯仲叔季的兄弟之分。

正如同三国演义中孙策和孙权两兄弟一个叫孙伯符,一个叫孙仲谋一样。

同孙策一样,伯邑考的名字中这个伯也印证了伯邑考就是姬昌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身份和地位都说清了,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为什么继承太子这一位置的是姬发而不是伯邑考。

虽然伯邑考从身份上占据优势,不过在政治手段和政治能力以及为人处世方法上,伯邑考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二弟姬发,甚至连同为胞弟的姬旦都有着比他更强劲的实力。

尤其是在姬昌这样一个致力于推翻商王朝统治的国君面前,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帮手显然比一个仅凭借名气和身份的嫡长子要靠谱许多,所以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不甚成熟的先行年代。

对于姬昌这样一位试图推翻商王朝统治的政权变更推动者、践行者来说,太子的人选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政治手腕,能够应对自己离开后的混乱局面。

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更是整个家族和国家的灭亡。

从结果来看,伯邑考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悲剧人物,虽名义上是姬昌的长子,但实际来看不仅没有嫡长子应具备的能力和手段。

反而在大好年纪之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一个悲惨的遭遇,这一结果又怎能不令人叹息呢。

回到开篇面对伯邑考的身世之谜这个问题,至于他为什么到底姓什么,为什么后人对他的称呼中没有姬姓的字眼相信大家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这段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当时朝政动荡的波诡云谲,而这不过也是每个朝代历经的必然罢了。

标签: 伯邑考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yuedu/966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