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情感 >动物 >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1

(一)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红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红蚯蚓。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红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二)选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红蚯蚓。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红蚯蚓养殖,结合大田种植,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红蚯蚓动物蛋白饲料。

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养殖。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三)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可根据红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1、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包括箱养、坑养、池养和棚养等方法。一般适养红红蚯蚓。

(1)箱养法红蚯蚓养殖方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养殖爱胜属红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红蚯蚓。本届红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红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红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团,放开散开为宜),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及砖池养殖红蚯蚓:

包括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红红蚯蚓)外,还可适宜养青红蚯蚓。

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

就可引入红蚯蚓养殖。如红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lo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红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2、田间放养法

红蚯蚓养殖方法 适宜于桑园、菜园、果园、苗圃、饲料田、多年生经济植物、林区,以及灌溉方便、水分充足的肥沃农地养殖。一般适养青红蚯蚓。

(1)桑园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

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法: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入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红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红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红蚯蚓的菜园,每亩施入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红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红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o、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红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一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5)利用防空洞养殖法:

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凉,周围湿度较高,适于养殖红红蚯蚓。养殖方法同箱养与坑池养殖。晚上可点盏灯,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于红蚯蚓生长。

3、工厂规模化养殖红蚯蚓法 : 主要用于赤子爱胜蚓的大规模养殖。

这种养殖法,必须有一定的专用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场、控温车间、养殖床、卵茧孵化床、红蚯蚓加工车间、肥料处理及包装车间、成品化验室和成品仓库等一整套设备。当然,也可采用分散养殖、集中处理的方法。如养殖部分,可分给集体或个人进行养殖,而工厂集中成品处理或加工。下面着重介绍养殖设施。

(1)饲料处理场:包括饲料的堆积发酵或分选粉碎之用,面积大小视规模而定。

(2)养殖车间:可采用砖木结构,也可采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设备,冬季可利用锅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工厂的余热进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风、喷水、缩小养殖堆等措施降温。养殖车间的宽度以4—5米为宜。塑料大棚宽约7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为宜。

(3)养殖床:宽以1、5米为宜,一边砌一高40厘米的矮墙,近走道一侧设高10厘米的小埂,床面稍倾斜,里高外稍低有利于饲料中多余水排出。养殖床四周设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预防鼠类、蚁类危害,两床之间留1、2米的走道。

在养殖车间内,可在两床的外侧设饲料发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鲜马、牛、猪粪,利用发酵热提高棚温,夏季则作卵茧孵化床之用。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2

1、温度

红蚯蚓的生长、活动、生殖与呼吸都受温度影响,尤其温度不同对生殖影响很大。红蚯蚓比较适宜的温度在15-20度左右。当气温低于15度,红蚯蚓的活性会降低,生长速度、繁殖速度都会降低。而气温高于30度,红蚯蚓就会出现死亡,当气温低至5度左右,红蚯蚓就会进入休眠期。

2、光线

红蚯蚓没有眼,只是在皮层、表皮和口前叶这些区域有类似晶体结构的感光细胞。红蚯蚓接触部分光就衰弱,是夜行动物,所以不能日光直射(直射日光干晒五分钟即死亡),饲养棚需要遮光。一般红蚯蚓要求在100勒克斯暗光下养殖。红蚯蚓对不同波长光有不同反应,红光无反应,紫外光有害,蓝光则对它有刺激。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第2张
  

3、酸碱度

红蚯蚓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对弱碱、弱酸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有的能在pH4的条件下生存,但多数适宜于中性土壤。嗜好腐殖环境的条纹红蚯蚓生息的pH值范围为pH5~8。调节pH值的中和物质有:碳酸钙、碱性中和剂;有机酸(醋酸、柠檬酸)、酸性中和剂。

4、湿度

红蚯蚓体内的水大约占体重的75%~90%,红蚯蚓利用皮肤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它的躯体应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但太潮湿的环境易使红蚯蚓气孔堵塞而死,对其生存也不利。红蚯蚓必须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是红蚯蚓生存的关键。

5、食物

饲养的红蚯蚓可以选择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而野外的红蚯蚓食物主要是以有机物为主,饲养的红蚯蚓有机肥以腐熟的牛粪最佳,然后以打成浆的瓜果为辅进行喂养。牛粪能为红蚯蚓提供食物来源,粗纤维较多,还能增加红蚯蚓的生活范围,而打烂的瓜果类,可以为红蚯蚓的生长提供一定的糖分,促进红蚯蚓的生殖繁衍。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3

一、分期饲养

按红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红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二、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红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红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红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红蚯蚓高产的关键。

三、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第3张
  

四、养殖管理

红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红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

红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

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标签: 蚯蚓 养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qg/dongwu/wnl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