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养生 >心理养生 >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下面来了解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1

1、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 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 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 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 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 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 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 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8、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9、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32、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5、 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6、 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7、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8、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0、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1、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2、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3、 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4、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5、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6、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7、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8、 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9、 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0、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 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 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 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62、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 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0、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2、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4、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5、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76、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77、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9、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81、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82、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83、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84、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5、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86、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7、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8、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89、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0、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1、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92、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93、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94、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5、 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96、 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97、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98、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99、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2

1、 心碎(过度伤心)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这被称作压力性心肌病。

2、 如果一个人睡的太多,他就容易抑郁或者情绪低落。

3、 和异性交谈可以提高男性的心理素质。

4、 聪明的人更有可能在一段关系中保持忠诚。

5、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那是因为你把情感融入了它。

6、 大多数人都患有振动幻觉综合症,而我们的手机实际上并没有振动。

7、 人天生有一种基因会导致你经常消极的。

8、 只需4分钟,你就会坠入爱河。

9、 容易分心的人更有创造力,智商往往也更高。

10、 你的签名越大,你的自尊心就越强。

11、 你的笔迹越小,你就越不喜欢交谈。

12、 如果你对一个人持续的迷恋了4个月,那么你已经爱上了他。

13、 穿红色连衣裙的女性对异性的诱惑是巨大的。

14、 富有创造力的人容易感到无聊。

15、 巧克力可以减压。

16、 给你最有用建议的人,本身就是问题最多的人。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第2张

17、 我们会很自然的去关注性,食物和危险。

18、 自尊心较弱的人往往会羞辱他人。

19、 被测出智商较低的人往往有较强的种族,宗教歧视。

20、 寂寞对健康有害,就像每天吸15支香烟一样。

21、 孤独的人更善于察觉到别人的孤独。

22、 如果你想让别人更加喜欢你,你可以请他们帮你一个忙。

23、 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不是在骗你,你可以问问另一个骗子。

24、 人们最喜欢的话题就是他们自己。如果你想让某个人喜欢你,那么就谈谈他们自己。

25、 金钱并不会带来快乐,只有你用它来做某些事的时候才会给你带来快乐,但也可能会让你很闹心。

26、 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觉得自己的无知。

27、 当你尝试去回顾一件事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想你最后一次记住的事情而不是事件本身。

28、 那些19岁以后失去自己第一次的人比那些较早奉献自己的人有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29、 当有人说他们必须要问你一些重要的事情时,你脑海里会立即浮现起你最近做过的坏事。

30、 盲人不会患有精神分裂症。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3

1、对你撒谎的人往往会抬头向左(他们的左边)。

2、夜食症是近年来由于人们不当的生活方式引起的一种病症,多在青年人群中发生,而心理学家则认为夜食症主要是因心理原因导致,最主要是因为过于孤独。

3、囤积症(Compulsivehoarding),一种强迫行为,过度性的收购或收集物件,即使是不值钱、有危险性或不卫生的物品,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他与偶尔懒惰、杂乱的普通人不同的的地方在于:他们对东西有着极端的情感依恋,如果有人收拾、清理或拿走他们的东西,他们会感到非常不安或受到威胁。他们还可能感到羞耻或焦虑,并试图隐藏他们的囤积物。在最新的DSM-5(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囤积症”被确定为一种心理障碍。

心理学常识100条(基本心理学常识)

4、当我们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看着一个字或者一段话时,就会对明明很熟悉的这个字产生陌生的感觉,这是因为大脑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将注意力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字形饱和。

5、人类的记忆就像是一部储存在大脑中的影片,大脑也会时不时地将这部影片找出来回放一下,但实际上记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三年的时间里,它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也会因为某些事而改变,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叫做“记忆重组”。

6、拉恋人的手或者看心上人的照片,都可以减轻疼痛,甚至最多可以将疼痛感减少44%。

7、每个人都会有讨厌的事物或者是人,但有时候这种讨厌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就是“因为讨厌所以讨厌”,这一现象还有一个专业的形容词,叫做刻板偏见。

8、心理学研究表示,人在说谎时往往会将主语“我”忽略,因为人潜意识中,不希望将自己牵扯进来,所以会无意识地将“我”忽略。

9、在饥饿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因为当身体处于饥饿时,大脑是很难像平时一样思考、看待问题的,这时候便会很轻易、很草率的做出不合理的决定。

10、心理学研究表示,人在说谎时潜意识中是不想将自己牵扯进来的`,所以往往会忽略掉主语“我”。

1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凝视着对方超过4分钟以上的时间,那么爱上他/她的几率将会增加很多,如果两个人互相凝视超过4分钟以上的时间,要么就是两个人已经相爱了,要么就是要说“你瞅啥?”“瞅你咋地”。

12、如果想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偷偷地看你,可以通过“打哈欠”来判断,因为打哈欠是会“传染”的,如果那个人一直在暗中观察你,那么你打了哈欠不久后他也会打。

心理学必背100个知识点 第3张

13、人格分裂不止两个,有可能是多个甚至是十多个人格同时存在。

14、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示,人在心情不好时工作效率更高。

15、在心理学角度来讲,花钱的过程可以让人感到非比寻常的快乐和开心,甚至可以短暂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16、换个角度来想,撒谎其实是非常需要逻辑思维的,想要说一个可以让人完全相信的谎话也是非常考验智商的。

17、老婆和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是一个让很多男人都头疼不已的问题,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都是不完美、有瑕疵的,而相对完美的答案或者正确的做法是“谁问救谁”,老婆问回答救老婆,老妈问回答救老妈,提问者很多时候就是图个开心;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并不在于救谁,而是面对类似抉择的时候,你有没有这个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呢?你还有更完美的答案吗?

18、心理学调查发现,家教较严的男生,往往会找一个个性较为强悍的对象。

19、时间感和注意力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20、心理学认为,炫耀源于内心不自信,是一种内心渴望得到关注、得到肯定的表现,因为拥有了不常拥有或者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来确立自己的信心。

21、心理学研究表示,长相好看的人大多脾气也比较好,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别人的善意。

22、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一些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但又能满足好奇心的事,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去尝试。

23、人在寂寞的时候,在生理上会感到冷。

24、心理学角度来讲,追求得越久的女生往往越难追到,而新认识的女生反而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当然,如果你是“多财多艺”、“凭亿近人”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25、当手机电量过低时,人就会变得焦虑甚至坐立不安,这种症状叫做电量焦虑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ys/xinli/j6gj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