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秀美谷 >

养生 >中医养生 >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下面看看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1

1、静养心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五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2、慢养心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一个坏了还有一个。肝脏、肺脏也都有两叶,唯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同时因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因为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3、低温养心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中医认为,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出汗过多,不仅易导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但因夏天又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

4、食养心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除此,夏天不妨吃点“苦”。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等。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2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意指人们要顺应天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脏腑,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五月,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是养护心脏的最好时机。

初夏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燥不安,倦怠懒散,此外温度升高,能量消耗大,易损阳气,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健康地度过夏天。

顺时而养

晚睡早起

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夏季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眠方面应相对“ 晚睡” 、“ 早起” ,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另外要注意睡好“ 子午觉” ,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重视“静养”

入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 静养” 。此时,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 汗” 为心之液,立夏过后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 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多食酸、少食苦

立夏过后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因此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性食物,如鱼、鸡、瘦肉、鸭肉、豆类、芝麻、洋葱、圆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芦笋、南瓜、小米、玉米、枇杷、杨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清淡饮食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同时,不可过食和滥食,否则容易伤害胃肠的消化功能。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第2张

养心安神食材推荐

夏季养心补心,百合和莲子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如果情绪不佳,烦躁易怒,不妨试试这款粥品。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百合莲子羹

材料:莲子15克,百合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莲子、百合洗净用冷水泡30分钟,然后放入炖盅,先用武火炖20分钟后改为文火,加少许冰糖,续炖40分钟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润肺安神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夜卧不安者。

养心护阳,中医有办法

心气在夏季最旺盛,功能最强,此时要特别注意对心脏阳气的养护。

艾灸穴位:大椎(低头时两个肩膀正中间突出来最高骨头处)、至阳(两手自由下垂时,肩胛骨下角的下方水平线与背部人体正中线相交处)、命门(与肚脐前后相对),或督脉排灸(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可以沟通全身经络。督脉灸就是在整个督脉上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既能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能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上来,疾病自然离我们而去。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3

心脏属于中医五脏之一,可以促进全身血液运行,支配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作用。通常可通过调畅血脉、调节神志等来养心脏较为有效。

一、调畅血脉:

1、补心气:若心气不足,则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对于心气不足的人群,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精神疲倦等,可以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中药,如人参、党参、太子参等。也可以服用补心气的方药,如炙甘草汤等;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第3张

2、补心血:人体通过血液给各脏腑输送营养物质,如果血液不足,则无法濡养全身。对于心血不足的`人群,常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可以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阿胶等。也可以服用具有补血作用的方药,如归脾汤等;

3、通血脉:血管通畅,血液才能正常运行,不受阻碍。对于心脉痹阻的人群,常表现为面色紫暗、唇舌青紫、皮肤瘀斑、胸闷刺痛等,可以食用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如延胡索、郁金、五灵脂、蒲黄等。也可以服用具有活血化瘀的方药,如血府逐瘀汤等。

二、调节神志:

机体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均与心脏有一定关系。所以应注意休息,避免过于疲劳损伤心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应保持心情愉快,正所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正常情况下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但过度喜悦会导致心气耗伤,血液运行异常。

标签: 养心 中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iumeigu.com/ys/zhongyi/54j29.html